【人物春秋】《陇南摄影艺术的先行者——王澍》◎马光宇

发布于 2018-06-26

 

陇南摄影艺术的先行者——王澍

 马光宇

摄影术传入我国有160多年的历史。早在1898年,武都文化名人王澍便将摄影术引入武都,成为陇南摄影艺术的先行者。

 

王澍(1880—1942)字玉亭,祖籍山西太原,出生于武都城关文庙巷。他天资敏悟、勤奋好学、创业有成,年轻时曾在成都学得一手装裱字画的好手艺。他酷爱丹青和摄影,在100多年前就将《柯达摄影术》从成都引入武都,成为武都最早的摄影启蒙读物,影响了许多摄影爱好者。王澍还购入了3架进口相机和部分洗印设备,在武都从事摄影、书画装裱行业40余载,书画装裱手艺后由他的晚辈王宪先生继承。

王澍拍摄了大量的人物肖像、民俗风情及史料性作品,是地方文化历史中不可缺失的人物。他的作品朴实亲切,关注民生疾苦,反映了武都早期摄影艺术的思想和传统文人的情怀,部分遗作具有较高的地方文献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。其作品对清末及民国时期武都城的变迁、兵乱和灾荒均有纪录,大都散失在民间。

王澍摄影艺术造诣深厚,品德更是高洁,他拾金不昧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。一日,他天还没亮就早起出门了,行至北城门外来凤楼处,突然发现路边老酸枣树上挂着两只羊皮口袋,他环视四周并无一人,便费劲地取下袋子,在原地守候,等待失主寻找。大约过了两个多时辰,才有两人慌张而来找寻。原来,这两个人是去成都办货的临洮商人,由于夜间赶路疏忽大意,落下了内装300两银锭的这两只羊皮口袋。王澍先生仔细核实后把口袋交还了失主。俩商人万分感激,定要取银两酬谢,先生急忙阻拦:“使不得!使不得!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言——‘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一毫不取’。而今,我怎么能取你们的银两?”两商人听了此言只好作罢,感动之中又平添了许多敬意。之后,这两个临洮商人的大掌柜得知此事,特地订做了“拾金不昧”的金字大匾,亲自护送至武都,选定良辰吉日悬挂于王澍先生的门庭。从此,两人结为兄弟,这个大掌柜还把临洮很有名望的画家陈韶伯引荐给王澍。王澍与陈韶伯二人相见如故,在武都合作多年,留下了丰富的丹青墨宝。

 



 作者简介 

 

马光宇,回族,1944年生,武都人。先后供职于武都合作办事处、武都县服务公司照相馆、甘肃新闻图片社、武都县文化馆、陇南地区群艺馆。政协武都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,高级摄影师。于1966年开始发表摄影作品,有多幅作品获国家级、省级奖项。其人其事已载入《中国摄影家大辞典》《回藏当代文艺人物辞典》。

来源:武都历史文化研究会

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