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物春秋】《平易近人的团长——向汉生》◎孙万全

发布于 2018-06-27

 

平易近人的团长——向汉生

□ 孙万全

向汉生同志生前是中共甘肃省委委员、甘肃省军区委员会委员、中共武都地委书记、武都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、武都军分区司令员。1972年7月14日赴兰州开会,途经漳县境内分水岭遭车祸不幸遇难,终年55岁。

向汉生同志于1935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历任战士、班长、排长、连长、营长、团长、副师长、军区司令员等职。向汉生同志曾先后三次来到武都:第一次是红军长征时,从哈达铺起经鱼龙去康县参加“成徽两康战役”;第二次是解放战争时,南下入川经过武都,部队行至口头坝,接到上级指示,得知四川已经解放,又返回武都接收119起义军;第三次是“文革”中奉命来武都任职。

我1949年12月和同学一起来武都城,打听武都中学何时开学,老师一个都找不到,只好去原来住过的房东家问。那儿也住着解放军,许多青年围在这里要求参加解放军,他们都说解放军好,不打人,不骂人,借东西随借随还,吃得好,穿得好等等。一位解放军笑眯眯地看了我一眼说:“这个小鬼当个通讯员还不错。”然后问我:“你愿意当解放军吗?”我听后高兴地回答说:“愿意!”我就这样参军了,被编进通讯班。后来才知道,问我愿不愿意参加解放军的人就是我们的团长——向汉生。不久,部队离开了武都去西和、礼县。在礼县坐马车到天水渭南镇,这时才知道是来修天兰铁路。

向汉生团长是“文革”后期调来武都的,此时我早已被“红色政权保卫部”以反革命罪关进了看守所,正在接受审查。审问我的是一位姓梅的侦察股长,要我按照他提前想好的话回答,而我却遵照事实回答,他便拿起棒子,边打边骂:“你不招供就把你拉去北峪河晒牙叉骨……”我回道:“按事实说话有啥不对?”他一铁尺打下来,我的手背立时鲜血直流,留下一道永久性的疤痕。他气急败坏地说:“现在不是你当连长、营长的时候了,让你回答问题,不是叫你指手画脚。你说,毛岸英是咋死的?”我斩钉截铁地说:“谁都知道毛岸英是在朝鲜大榆洞被美国飞机炸死的。”他又吼道:“你实在是顽固不化,你的主子都承认了,你还在包庇,到现在还叫他彭总。”我说:“既然彭总已经承认了,你们为啥还问我?”他大声喊道:“这是在看你的态度,回号子去,等着上北峪河晒牙叉骨……”结果,我被判处12年徒刑投入狱中。当时,12年以上徒刑的判决审批权在地区,12年以下由县军管会审批。后来,我的事被平反,烧毁材料时才知道,那位“审判官”向地区上报的材料上是这样写得:“大闹法庭,从重严惩。”地区军管会向汉生的批示是:“关键是问题的大小,不在态度的好坏。”事后有人说:“多亏了向司令员,否则你就完了……”

我平反后被安排到武都县文化馆工作,向司令的老伴张泽曾多次来看我,说向司令生前曾多次对她说起过我。张老并对我说,她住在兰州宁卧庄,如果去兰州一定要去她家等等。

向司令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,在革命战争中英勇战斗,不怕牺牲;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认真学习,努力工作,谦虚谨慎,平易近人,实事求是,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,做出了毕生贡献,他是党的好党员,人民的好儿子,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,活在我们心中!

于2014年5月

 



 

▼【作者简介】▼

孙万全,祖籍四川省西充县,1935年11月生于武都县五马乡。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,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。1952年在朝鲜古野洞战斗中荣立二等功一次,同年被64军190师评为优等模范一次。1963年转业回武都县工作。曾为《阶州文苑》杂志社总编辑,武都县文联副主席、文化馆馆员,武都县政协第一届至第六届委员。陇南地区文联委员、作协理事、诗词协会理事。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,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。先后发表论文、报告文学、小说、戏曲、故事300多篇,诗词200多首,有多篇获奖。1997年退休,2000年被陇南地委、行署授予“德艺双馨文学艺术家”称号。其人其事已入选《中国文艺家传记》。



来源:武都历史文化研究会

栏目